深圳没有一所名牌大学,这是让深圳人感到十分遗憾和难堪的事实。但深圳人一向善于动脑子,没有名牌大学,就“借鸡下蛋”,“筑巢引凤”,让国内的名牌大学在深圳都占有一席之地。而一旦深圳与这些名牌大学拉上了关系,攀上了“亲戚”,自然就不愁没有高科技人才和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了。深圳的虚拟大学园,就是按这个构思成立的。
虚拟大学园设在高新技术企业林立的深圳科技产业园区内。一座一万多平方米的大楼就是它的“校舍”和办公大楼。记者在这座大楼内转了一圈,发现国内比较著名的大学都在这个园区内占有一席之地,如:北大、清华、复旦、浙大、南开、中国科大、上海交大等等。置身虚拟大学园内,简直就像进了一个中国名牌大学荟萃的展览馆。
虚拟大学,国外早已有之,它的原意是网络大学。但虚拟大学园,却是深圳人的首创。虽一字之差,却有天壤之别。前者是地地道道的虚拟大学、网络大学;后者却是虚实结合,有虚有实。一方面,它是一个虚拟的“逻辑概念”,即通过网络和各大学连接;另一方面,它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“地理概念”,即它有办公大楼,各个大学都派有工作人员在这里办公、讲课和从事科研。深圳在很短的时间里,以最快的速度办起了这样一座虚拟大学园,是颇具创意的。
建设现代化,发展高科技,人才最重要。深圳不像北京、上海那样具有众多著名大学,它缺乏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和科技文化底蕴。如何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来深圳“安家落户”,成了深圳市历届领导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。
1999年9月10日,深圳虚拟大学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园升旗仪式,大学园的大楼也打下了第一根奠基的桩柱,22所大学的校旗飘扬在深圳高新技术园区的上空。
到目前为止,已有33所高校、17所国际网络成员大学进驻虚拟大学园。还有许多著名大学正在同深圳洽谈加入。为什么这么多名校都愿意在虚拟大学园内占有一席之地?
虚拟大学园的建立,不是深圳一厢情愿就能办成的,关键是各个大学对深圳的环境机制有兴趣。他们关心的是,加入深圳的虚拟大学园,来深圳办教育、搞成果转化,能不能给学校带来益处?而深圳给他们的回答是:一定会有令人满意的成果。
深圳的回答不是乱许诺,而是有着充分理由和信心的。早在80年代,就有许多大学来深圳兴办各种实体,结果却是企业办黄了,人才也流失了,大学感到自己是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为什么?因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正处在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中,在市场上最赚钱的企业并不是高新技术企业,而是房地产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。对于不熟此道的大学教授来说,显然难以适应,很多人都是在投资房地产上赔了钱。在那种情况下,一些大学在深圳投资办实体铩羽而归,一点也不奇怪。
今天,深圳人有信心办成功虚拟大学园,是因为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。一是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占到GDP的40%。据陕西省教委统计,陕西高校的成果有80%卖给广东,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卖给深圳的。深圳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新技术成果和人才的消费市场。深圳对成果和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靠政府动员出来的,而主要是一种市场需求。在这种情况下,大学作为技术和人才的基地,进入深圳就不可能再重蹈“铩羽而归”的覆辙。
据虚拟大学园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,虚拟大学园的工作主要由两方面组成:一是各大学驻园机构自己在深圳开展的教育培训、科研成果转让,以及兴办的各种经济技术实体;二是由管理中心和秘书处完成的为各驻园机构提供的服务,以及管理中心组织的由各驻园大学机构共同参加的技术交流合作、人才培养工作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虚拟大学园的任务是成为“官、产、学、研、资”相结合的纽带和桥梁。
虚拟大学园给各个驻园大学带来的第一个好处是,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。过去各个大学在深圳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,现在,各学校都加强了在深圳培养研究生的统一领导。到去年底,各校在深圳培养硕士生、博士生已经达到2800人。而到明年,这个数字肯定会上升,仅北京大学就可达到1000人。
虚拟大学开办后,各校在深圳的科研成果转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如清华大学研究院,大楼建成不到一年,已经创办和引进企业15家,在深圳筹集科研经费3.5亿元。清华研制的石英晶体压力传感器在深圳迅速变成各种称重仪器,体重秤畅销国内外。
香港理工大学把自己的成果转化基地设在了深圳高新产业园区里,买了整整一层楼,办起了孵化器。他们的教授和学生频繁来往于深港之间,把自己的成果转化成产品。
由大学园管理中心组织的大学园孵化器,也在紧张筹备之中。到2000年底,9000平方米的孵化大楼将投入使用,各大学已纷纷报名将自己最好的成果推荐给中心。在去年的首届“高交会”上,各校驻园代表在交易中大显身手,共签订协议17份,成交额达到18.217亿元.
虚拟大学园虽然刚刚面世,但它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。到目前为止,已经有50多所大学的200多名校长、副校长访问了虚拟大学园。清华、北大、武大、南开等大学,决定把自己在深圳的所有业务统一归口驻园机构管理,并下达了在深圳的招生指标。各校都在加快解决派驻大学园的人员、经费、编制问题,要求自己的代表做好本校成果的推广工作,积极在深圳寻找合作伙伴。
深圳的企业对虚拟大学园的创立更感兴趣,他们纷纷前来园区和驻园代表洽谈,寻找人才、成果和机会。浙江大学已经达成了和深圳商贸控股公司合作开发“有机感光鼓生产线”3.5亿元的合作项目。
深圳无名校,但名校却愿意聚会深圳,这说明,占领了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深圳,已经具有了无穷的魅力。一个具有独创性的培养人才、孵化科研成果的大学园区,正在深圳生机勃勃地成长。